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博志研新手把手带你操作改良型新药IND
来源:admin


2022年6月23日晚上,由张通社博志研新联合举办的第27期Link沙龙线上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课堂《化药IND开发策略与实施路径探讨》。张通社邀请到了博志研新法规事务高级总监叶俊

本次分享包含三部分内容:改良型新药立项思考,IND申报实施路径,pre-IND沟通交流。通过这几个角度,针对化药IND开发策略与实施路径和屏幕前的小伙伴们进行探讨。本次直播活动也是张通社与博志研新联手打造的,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播在线上观看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达到600余人,精彩的直播内容获得了众多好评,互动热烈。


在系统讲述改良型新药立项前,叶俊老师对国内化药注册分类进行了介绍。国内化药注册分为5类,改良型新药于国内申报为化药2类。改良型新药,是在已知活性成分API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同时被改良药品的结合靶点、作用机制、药效学数据、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有效性证据和安全性特征均较为明确;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

叶老师表示,临床优势需遵循以下原则:

  • 目标适应症中,对比已有的标准治疗,新药或新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疗效;

  • 不降低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当前用药患者的不良反应或用药的相关风险,

  • 不影响化药安全、有效性前提下,或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并不是开发立项后,优势就固定下来了。优势是会一直变动的,需要持续去关注。临床诊疗方式、新药上市都可能导致原来的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



此次,药企在对改良型新药立项之前,需对项目的临床优势进行分析。项目可能存在临床定位、剂型/给药途径、成药性、联合用药、研究不充分等风险。

02
改良型新药IND申报实施路径



改良型新药的IND实施路径要以临床价值、临床需求为导向。叶老师从提高有效性、改善安全性、提高顺应性等角度进行了阐述。此外还需考虑到药物滥用、避免误服/窒息等临床需求。


同适应症提高有效性,可从溶解度、溶出度、药效模型、增效机制解释、早期探索性试验、确证性试验等方面考虑。而对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适应症的药品,要提高有效性,需从制剂来源、安慰剂、动物模型、药效试验、用药周期、给药人群、耐受性试验(必要时)等方向考虑。提高依从性,需考虑PK改变和不变的情况,如何提高依从性。其它安全性改善方法还有处方工艺/剂型/ 用法用量等。



03
pre-IND沟通交流


随着项目进入pre-IND沟通交流会阶段,申请人原则上应当向药审中心提出沟通交流会议申请。申请人与药审中心审评团队就现行药物研发与评价指南不能涵盖的关键技术等问题所进行的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会议经申请人提出,由CDE项目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项目管理人员)与申请人指定的药品注册专员共同商议,并经CDE审评团队同意后召开。叶老师对pre-IND沟通交流会的会议类型、期限、适用情形,以及不同意召开会议的情形进行了详细讲解,避免企业踩坑。


会议的形式有面对面会议、书面回复、视频/电话会议。I类会议在30个工作日内召开,II类会议在60个工作日内召开,III类会议在75个工作日内召开。并非所有会议都需要进行,项目存在依法应沟通交流、原则上应沟通交流、可以沟通交流三种情况。


例如,FIH、pre-BLA,申请人原则上应当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此类沟通交流情形,强调体现申请人的主体责任,在实施通知中明确告知申请人如认为无需沟通,可在申报资料中对无需沟通理由作出说明并承诺自担风险。


此外,还需注意在会议材料不完整、参会人员不符的情况下,会出现CDE审评团队不同意召开会议的情形。



03
精彩问答


Q
儿科药做成改良药会比其他药更有优势吗?

A: 儿科药具有临床优势。这两年监管政策发的指导原则也比较多,非常鼓励儿科药的开发,业内也饱受大家关注。儿科药的临床需求缺口很大,它缺少更好的药。在开发过程中,不是只改一个点就能满足临床价值,而是需要好几个点。改规格,或者好几个点叠加,这是儿科药做成改良药的难点。

Q
美国505b2在新药IND申报方面有什么不同?博志研新有考虑去美国申报改良型新药么?博志研新在整个IND申请过程中有什么优势呢?

A: 我们已经有过好几个项目都是这样,我们2021年在FDA那边有开过两场沟通交流会,然后我们的品种基本上也都是会考虑往美国去申报。博志研新的一个优势点在于我们从原料合成的团队以及到我们的制剂团队,然后到我们后面的临床开发团队,还有我们注册申报这边,还有我们知识产权以及我们整个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是比较完善的。我们会非常快速地做一个交付,而且我们很多点可以跟客户去讨论怎么去帮他优化整个开发的过程。

Q
各国IND申请上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建议吗?

A:前期要求不会差别特别大,但我们要求还是有很多点需要去考虑。


比如说,因为不同的监管机构,它确实有不同指南,这种指南上的差异,我们要考虑这些点。我们有些分析方法开发以及工厂,然后我们做的非临床的动物实验能不能满足双报的需求,以及我们临床的实验能不能满足双报的需求。刚才也提到了我们的临床优势,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美国那边也需要考虑双报时,怎么又能满足美国临床需求,又能满足中国临床需求。




新闻News